川觀新聞 2025-01-21 22:42
川觀新聞記者 寧寧
推進“1+N”中試研發平臺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外溢轉化。
——政府工作報告
省兩會現場,“中試”一詞的熱度持續攀升,在代表委員口中頻頻出現。
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應用場,“沿途下蛋”并不簡單。中試,是這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過程,是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中試研發平臺是以高校、院所或企業科研平臺為依托,為科技成果進行概念驗證、中間試驗的科研開發實體,它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產業,是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轉化器”。
中試平臺怎么建設,如何用好?代表委員為此展開熱議。
怎么建設?
聚焦頂層設計、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探索“鏈式”布局等
放眼全國,當前較為成熟的中試平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去年四川成立省級中試研發公司,組建首批11家省級中試研發平臺,涉及無人機、智能硬件、低碳新材料等領域,并提出全年布局建設20個中試研發平臺。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當前四川在中試平臺和中試研發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頂層管理制度待完善、建設投入大周期長等共性問題。
加快推動中試平臺建設,省政協委員、川開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認為,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強整體規劃。譬如,從全省及各市的產業特色和需求出發,制定和建立全省中試基地建設清單,指導出臺省市兩級中試基地認定的指標體系,避免同質化建設和重復投入。
就建設主體來說,省政協委員、朗基產業集團董事長李斌說,要鼓勵多元主體,采用靈活多樣的模式,比如通過共同出資、協作研發等方式聯合共建,同時廣泛吸納地方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等參與建設投資。
“地方層面的精準支持和機制創新尤為重要。”省人大代表、中科樂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云說,此前,她所在的企業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建鈣基熱化學儲能材料中試制備線,需要大量投入,急需點對點的地方支持,“中試平臺建好后也能起到反哺作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這方面,成都高新區有探索,提出按照使用中試平臺費用的20%,以科技創新券形式給予中試項目每年最高50萬元的補貼。在代表委員看來,各地要學習引入科技創新券相關機制,并加強指導企業獲取相關科技平臺服務,申領科技創新券,用好國家和省級補貼。“在資金支持外,建議簡化審批流程,進一步降低中試平臺建設的門檻及成本。”
代表委員還強調,要發揮好中試平臺鏈接上下游產業鏈的“銜接器”作用。
去年,省政協委員、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章所在的企業成功申請建設先進固態電解質材料中試平臺,為全省該領域數一數二的中試平臺。陳啟章認為,關鍵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結合前沿技術和研發方向,探索“鏈式”布局,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聯合建設全鏈條一體化中試平臺。
“以固態電池為例,技術攻關成功后,中試平臺如同紐帶一般,支持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中試平臺上進行驗證,這樣一來技術成果能得到進一步放大。”陳啟章建議,從產業鏈角度出發,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瞄準鏈上關鍵核心技術等,形成產業化的中試建設技術清單,讓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進一步助推產業鏈建圈強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還要用好‘兩重’‘兩新’等政策。”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院長毛中根建議,接下來要聚焦產業集群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所需,謀劃、包裝、實施一批中試驗證項目。
就四川已有的大型科研儀器與工業設備共享平臺、中試研發平臺來說,省政協委員、成都市成華區政協主席周萬生認為,要從省級層面加強資源統籌整合,完善融通機制,更好地形成有機合力。
如何用好?
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培育復合型中試人才、打造中試品牌
中試平臺建好后,如何發揮它的最大效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當前,大部分大企業自建的中試平臺開放程度不夠,急需完全開放的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多位代表委員指出,四川要著力提高中試平臺公共服務能力,形成開放共享的模式。
開放共享,具體來說就是面向各類主體,提供概念驗證、工藝開發、放大試驗及其他定制化中試熟化服務,并在此基礎上拓展提供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培育、投融資推介對接、知識產權布局、數據信息、咨詢培訓等全鏈條市場化服務。
“要對開放資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平臺加大獎勵或補助支持力度。”陳啟章說,這樣一來,企業也有動力和意愿面向更大范圍開放,更好地發揮平臺效用。
中試平臺既是一個放大的實驗室,也是縮小版的工廠。代表委員提到,目前四川的中試環節仍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技術經理人和工程師、工匠。
“通過貫穿研發、中試、產業化全流程的形式,培養技術經理人和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也能更好地解決中試人才稀缺的問題。”李軍說。
代表委員們指出,聚焦引培精技術、懂中試、善市場、會運營、具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中試人才,四川需要制定系統化培訓方案,健全人才選拔機制,打造中試人才梯隊培養體系。同時,組建由科學家、投資人、企業家、工程師等構成的專家庫,為孵化團隊提供中試服務咨詢。
李斌建議,可以學習廣東等沿海地區,設立平臺開放基金,集聚更多從事中試驗證的科研人員,更好地為企業提供中試驗證服務。
不少代表委員還提到,要積極打造中試品牌。
“目前針對中試平臺的宣傳還不夠。”陳啟章建議,接下來需要在政府網站上進行公開宣傳,讓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看到中試平臺有哪些設備、能做什么。
李軍也建議,要形成一批在產業領域覆蓋、開放服務能力、中試服務水平以及管理運行等方面,具有品牌效應和示范效應的綜合性中試平臺,不僅有利于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主體前來,讓中試平臺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做大做強,還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編輯:何勇 校對:羅玉龍 袁玥 責編:劉莉 賴永強 審核:范英
侵權系刪